2019年上半年,虽然没有震惊行业的大事发生,但行业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。
上半年,家居流通企业分化开始明显,有的动作频频,无论是规模扩张还是模式创新,一直动作频频;而大部分企业则仍默默无闻。格局变动并非一蹴而就,在未来,我们也许将目睹旧的龙头倒下,新的巨头崛起。《2018年中国家具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》显示,2018年全国家具类零售总额达2809亿元,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,2019年全国家具类消费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升趋势,预计2019年全国家具类零售额将突破3000亿元。
如果说家居卖场的变化是缓慢渐进的,装修行业频频爆出的“跑路”丑闻,则让人叹息。有些收钱后便消失的品牌大多成立时间并不短,网络上还能搜索出当时它们开业时的新闻、负责人说出的豪言目标。家居行业几万亿的市场规模总是吸引着新的装修公司进入,也让老牌家装公司想要做得更大、更强,以保证自己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。但如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家装市场,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门槛低的行业了,如今的家装过程涉及获客、材料采购、施工、管理、售后等多个环节,引流和获客也变得越来越难。随着信息的逐渐对称,家装公司需要把成本管控、设计能力、施工管理、售后服务等多环节有效整合,而每一环也都需要更为精准把控。
上市家居制造企业这边风景独好。凭借资金杠杆,不少企业开启了海外收购之路。总有人告诉消费者,只买对的,不买贵的,实际上花钱的道理都一样,不管贵不贵,一定要买对。花钱把国外知名品牌“请”入国内,再“请”消费者买单,看似简单,也需要企业莫大的勇气和准确的判断。但可以肯定,国内家居企业开启壮大模式,强者愈强的时代已经来了。
家居卖场
规模和模式的双重变革
店面数量是衡量一个家居流通品牌规模的重要维度,在上半年,居然之家等家居商场开店步伐稳步前进的同时,新零售、多业态也持续进行中,一点点改变传统家居物业经营模式。除了引入新业态的做法,今年,家居卖场终于对主业家居业务“动刀”了,新零售业务的开启,试图提升家居营销管理的效率,让家居消费变得更轻盈。
今年,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总裁兼京津西南大区总经理王伟透露,今年红星美凯龙将在南四环再开新店,它将和红星美凯龙现在在北京的东四环商场、西四环商场、北四环商场、北五环商场、东五环商场形成环绕之势,在地理位置上真正全部覆盖京城家居消费重地。
近几年,家居商场一直在做“加法”,从主业家居板块不断向其他业务延伸,但有钱并不代表有成就,高收入板块代表了始终不变的主业,在不断扩大自己的业务边界时,家居流通企业更不要膨胀跑偏。坚守主业,才能坚守在行业的立足之地。
海外收购
瞄准海外的“香饽饽”
无论是橱柜等建材产品,还是床垫、沙发等家具,消费者更愿意多花一点钱,买到品质更有保证的产品。受到消费升级的影响,进口家居用品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选择,国内上市家居企业伺机而动,也开始了全球化格局的探索之路。
2019年上半年,美克家居、曲美家居、大自然家居等企业动作频频。前有顾家家居的国际化探索成功案例,更多企业已经不满足通过收购国内企业实现扩张,借助资本化市场进行并购,联手全球一流的家居品牌,将成为国内家居品牌实现突围的一大捷径。
家装公司
管理不到位引发“危机”
在家居行业,每年都有家装公司经营不善或是“跑路”的现象发生,但今年似乎特别多,除了一些小型的家装公司,今年上半年陆续有一些连锁装饰企业被爆出工程质量不合格、拖延工期等情况,甚至还发生了“跑路”事件。
当一些家装公司因为经营不善,导致交付出现问题的时候,最直接的受害者便是消费者,一些较为知名的家装公司大多态度比较诚恳,会及时派相关人员了解情况,及时做出应对措施,解决遗留问题。一些较为小型的家装公司则可能会出现完全联系不上负责人的情况,让消费者头痛不已。作为一个服务周期较长、环节繁多的行业,除了提示消费者要理性、细致地选择家装公司,规避装修中可能遇到的风险,更重要的还应该是家装公司自身要明白该以优质的施工、科学的管理、贴心的服务,踏踏实实做好交付来做生意。
随着资源整合的加快,当下家装公司大多呈现出产品同质化严重,材料区别不明显,套餐差异不大的现状,加上家装行业复制能力较强,很难出现某一家家装公司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家装产品。
一些家装公司开始采用短时间内创建一支规模较大的加盟商队伍,作为扩大自己企业最直接的方式。这种短、平、快的打法在管理难度和运营难度上都会面临挑战,一些家装公司将经营权、人事权、财务权下放,总部对花什么钱、花多少钱,没有权限也不干预,加上部分加盟商管理能力不足,就可能会导致工程交付能力不足,资金链出现问题的状况,而一旦出现问题,消费者、供应商、家装公司员工也会受到波及,分公司的动荡一旦传导至整个公司,最终出现品牌受到影响的情况。业内人士表示,家装公司在选择加盟商的时候,应该考察加盟商的实力,加强管理,不应盲目扩张。